洞頭網訊 “不用出遠門,家門口就能看名醫,太方便了。”近日,兩位洞頭籍醫療專家回到家鄉設立名醫工作室,接診首日就收獲海島群眾點贊。
當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陳靜貴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林加鋒團隊,耐心地為前來的患者開展診治,“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服務家鄉父老,也深感責任在肩。”他們表示。
將優質醫療資源引回海島,得益于洞頭“博士之家”工作的持續深入。去年以來,洞頭開展“博士之家”贈牌活動,營造全區崇學向學、尊才敬才的濃厚氛圍。同時以鄉情、鄉愁為紐帶,深入推進“博士之家”后半篇文章,聘任科技副總、興村顧問,牽線推動校地合作,促進智力回鄉、技術回傳、公益回扶。通過動態建庫、常態聯絡和匯智賦能,系統排摸洞頭籍博士123人,分層次、分專業建立通訊錄,點對點發送相關部門,便于開展常態聯絡,項目對接等工作。
“有了這份名單,對接起來更容易,也更精準。”洞頭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梳理名單,衛健部門會同區委人才辦以海島群眾需求、豐富醫療衛生多樣化為導向,引進陳靜貴、林加鋒團隊設立名醫工作室,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高效的醫療資源。目前,洞頭區衛健局已與14名醫學醫藥類洞頭籍博士建立日常互動聯絡機制。
以鄉情為約,為“歸燕”搭橋。“隨著日常聯絡的緊密,與在外洞頭籍人才的情感締結在加強,他們回歸的意愿也更強烈了。”洞頭區北岙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洞頭目前已建立起百余人的博碩人才數據庫,重點博碩人才還納入到街道領導班子掛鉤聯系范圍,常態化開展關心關愛、人才走親。“根據各自發展的特點,25個村社分別掛聯一名對應領域人才。”上述負責人表示,街道這個月還將舉辦青年人才返鄉洽談會,聽聽他們對于家鄉發展的良言建議。
海島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博士之家’工作是海島區破解人才引用難題,加強‘三支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架起人才與家鄉互動橋梁,實現‘對接一個博士、鏈接一方資源、激活人才活水’。”洞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多位洞頭籍博士在傳感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水產養殖、海島文化產業等領域對接合作,將助力洞頭產業升級。
近年來,技術和產品更新速度慢、市場萎縮、人才難留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洞頭傳統傳感器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不久前,洞頭籍博士、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張文安院長攜團隊,赴洞頭開展座談交流、技術講座、企業走訪,為當地傳感器企業發展問診把脈,并在洞頭成立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
“與浙江工業大學專家團隊達成合作后,將獲得市場領先的技術團隊支持,加速產品和技術更新,企業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產業化等有了高校支持,帶動企業在人才招聘上底氣也更足。”華強電器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大院名校合作研發或轉化的新產品,企業也可進入更高端、更前沿的市場。
下一步,洞頭將充分發揮洞頭籍博士在賦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著力做好“博士之家”后半篇文章,加大博士對接聯絡力度,加快對接成果轉化落地,用好用活保障政策,形成各類人才柔性服務共建海上花園長效機制。
來源:潮新聞
關鍵詞:
編輯:施晶晶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