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網訊(記者 林銳 蘇煜晗)近期,我國部分省份報告出現基孔肯雅熱疫情,因其傳播途徑和流行特征與登革熱相似,引起了公眾高度關注。什么是基孔肯雅熱、它有哪些癥狀、日常又該如何預防?記者采訪了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衛生監督所)慢性病防制科副主任醫師汪慧君。
據了解,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經伊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子)叮咬傳播。當蚊蟲叮咬感染者2 - 3天后,再叮咬健康人時,就可能導致其感染。感染后的典型臨床癥狀表現為突發高熱,體溫常達39攝氏度以上,發熱持續1—7天;伴有劇烈關節疼痛,尤其多見于腕關節,疼痛劇烈時甚至影響日常行動;同時會出現皮疹,多見于全身四肢、軀干、手足等部位,表現為紅色斑丘疹。
預防基孔肯雅熱,最關鍵的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因為該病不會人傳人,不被蚊子咬就不會感染。因此,防蚊滅蚊是預防基孔肯雅熱、遏制疫情傳播最有效的途徑。
“家里主要是室內的積水管理,重點關注水生植物、花盆托盤、水桶閑置瓶罐、室內排水溝等。主要采取翻盆倒罐,比如說家里有富貴竹,三到五天要徹底把水給換下,同時要清理容器根部,定期要檢查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積水角落,如飲水機的水槽,冰箱底部的隱蔽處位置,還有空調的冷凝水排水管,這些地方特別容易被忽視,要引起重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科副主任醫師汪慧君告訴記者。
汪慧君表示,市民在家中可使用殺蟲氣霧劑、蚊香液等減少蚊蟲叮咬。使用時,應先關閉門窗,30分鐘后再開窗徹底通風后方可進入。蚊蟲較多區域,可配合使用電蚊拍、滅蚊燈等物理滅蚊工具。
“如果懷疑出現了基孔肯雅熱一些癥狀的話,要盡快前往醫院就醫并主動告知自己的旅行史或蚊蟲叮咬的接觸史。就醫時要穿好長衣長褲,減少蚊蟲叮咬,避免再傳播給其他人。”汪慧君說。
【編后】在此提醒市民朋友,如果因旅行、工作或商務往來前往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要做好充分的防蚊準備,出現相關癥狀,請及時就醫。讓我們共同做好防護,守護健康平安。
關鍵詞:
編輯:施晶晶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