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網訊(記者 余佩遙 潘道陽)8月14日下午,“英才逐浪·青年上島”洞頭區大學生發展大會召開,通過搭建青年與家鄉“同頻共振、攜手成長”的舞臺,讓更多青年領略家鄉的變化、共享家鄉發展的成果,為洞頭海上花園建設凝聚青春力量。區委書記郭云強向廣大青年學子發出殷切寄語,共青團溫州市委書記谷川,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人才辦專職副主任朱啟仁出席活動。
郭云強代表區四套班子向所有洞頭學子、青年人才們致以親切的問候。他指出,洞頭,是一座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正在加速崛起的“海上花園”。洞頭的昨天,是一部“小島辦大事、小縣創大業”的奮斗史;當下,已成為“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大花園;未來,更將是“青年上島、來了都說好”的理想之地。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以蓬勃的發展動能和優質的生活環境,誠邀各界青年共同書寫“海上花園”的嶄新篇章。
“青年朋友們,你們是洞頭的未來,而洞頭,也必將成就你們的未來!”郭云強希望廣大青年、學子們要爭做奔涌向前的“浪花”,順應時代潮流,以時代、國家、社會和家鄉的需求為導向,找準人生方向,憑借敢闖敢試的勇氣,在時代浪潮中鑄就輝煌。爭做搏擊風雨的“浪花”,秉持持之以恒的精神,通過不懈努力與奮斗,在磨礪中綻放人生光彩。爭做匯入海流的“浪花”,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借助鏡頭傳播海島聲音,以創意為漁村增添魅力,用科技推動產業升級,吸引更多年輕人將洞頭作為人生與事業的首選之地,以青春之力照亮“海上花園”。同時,全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青年上島”工作,優化政策支持,營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環境,讓青年成為海上花園最美的風景。
活動現場為優秀高三畢業生代表贈送包含行李箱和書記寄語的“青春行囊”,滿載家鄉的祝福與期望;并為“博士之家”代表授牌,成立“洞頭區返鄉大學生發展聯盟”,聘任洞頭青年城市推介官,充分發揮青年力量助力、宣傳洞頭。
活動期間,優秀高三畢業生代表發出倡議,呼吁大家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四名榜樣的TED分享,以親身經歷激發了在場青年對在洞頭奮斗的無限憧憬。
近年來,洞頭區為吸引青年人才,推出“助你有業”“助你有房”“助你有伴”“助你有樂”“助你有才”五大禮包;城市島嶼、青年上島服務中心等就業服務平臺全年開放,6大海創空間、1500個共享工位可供選擇,寒暑假的“家燕歸巢”實習計劃助力青年開啟職業旅程;首批推出近400套青年公寓和海島石厝,為求職創業者提供限時免費住宿,人才可低價入住,實現“海邊有房”的夢想;海霞紅娘牽線搭橋,每年舉辦超百場青年聯誼活動,并舉辦海邊集體婚禮;每年引入20家以上首店,豐富美食、文娛等青年喜愛的業態,常態化開展沙灘音樂會等活動,保障子女入學等民生需求,提升生活品質;青年夜校、工益樂學常態化開課,提供超百種技能培訓,對優秀青年給予地位、待遇和榮譽,助力夢想成真。
這場大會,是為準大學生們揚帆起航準備的儀式感,也是為青年人才回歸鋪設的站點,更是所有洞頭學子與家鄉之間一場如海島燈塔般堅定持久的約定——無論航行得多遠多廣,洞頭永遠是青春最溫暖的港灣,也是夢想最堅實的舞臺,正如燈塔始終矗立海岸,連接著故土與遠方,也連接著過去與未來。
讓我們攜手并肩,以青春之名,共赴山海之約,讓這座“海上花園”因你們而更加精彩!我們在碧海藍天處等你,讓我們“海上花園”見!
關鍵詞:
編輯:施晶晶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