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網訊(記者 何琰 陳經寶 見習記者 葉青青 實習 楊欣然)漁民畫從最初的一片空白到如今的漸成氣候,從鮮為人知到如今成為文化名片的亮眼一筆。在任職的一年里,文化特派員黃昭勇帶著對海島文化的熱忱,手把手傳授技法,面對面梳理創作思路,用耐心與專業搭建起藝術與生活的橋梁,讓漁民畫成為串聯社區情感、激活文化活力的紐帶。
在中國漁民畫之鄉藝術中心,黃昭勇正在給漁民畫培訓班的學生們授課。他講解著創作要點,生動表述讓繪畫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漁船、漁網、各種海島元素躍然紙上,充滿了濃郁的海洋氣息。
黃昭勇告訴記者,漁村和漁民畫結合是順應時代潮流,緊跟社會浪潮的趨勢。此次培訓班學員基本來自半屏社區,有休漁在家的老漁民,也有常年與漁業打交道的居民,他們對漁區生活和漁業生產都非常熟悉,也能更快地了解漁民畫,愛上漁民畫。
為了讓學員們跳出課堂真正觸摸到漁民畫的靈魂與根脈,黃昭勇準備籌劃一場海島采風活動。他計劃帶著學員們走進當地文化館,觀摩前輩畫師的經典作品;再一同走向漁港、碼頭、漁村,讓咸澀的海風、斑駁的船板、跳動的漁火都成為鮮活的創作素材。
“我們希望能夠在今年年底出一些優秀的作品,通過社區、街道,跟文創企業對接,把這些作品轉化成文創產品,這樣就可以提高作者的經濟收入。如果這里能出一些優秀的作品,優秀的作者,那么我們接下來就能把半屏社區打造成漁民畫村,把漁民畫作為品牌的文旅項目。”黃昭勇說。
關鍵詞:
編輯:施晶晶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