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網訊(記者 莊緣 林銳 見習記者 莊子彧)初秋時節,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氣候由熱轉涼,正是養生調理的關鍵時期。為科學應對季節變化,預防常見疾病,近日,記者采訪了中醫專家張梓鳳,為大家送上貼心的“養生錦囊”。
根據中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說法,秋季正是“收”的季節。此時調理身體,不僅能提高抵抗力,還能為冬季健康打好基礎。然而秋季氣候干燥,早晚溫差較大,不僅容易著涼,還易發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等“秋燥”癥狀。因此,飲食調理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就顯得尤為重要。
“飲食方面,第一就是不要吃得太辛辣,辛辣、油炸食品容易助燥。第二,可以適當吃一些潤燥的食品,比如雪梨、銀耳、百合。”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張梓鳳說。
秋季養生要特別注意防燥潤肺,以降低感冒咳嗽患病幾率。對此,張醫生推薦家長們可以給小孩子食用川貝雪梨湯;老年人群體則可以食用杏仁膏、雪梨膏以及鐵皮楓斗這類保健品,做好初秋養生。
“年輕人不要太熬夜,熬夜容易傷陰。老年人注意保暖防寒,早上假如太早起床的話,可以喝點溫開水。空調不要對著吹,容易著涼。”張醫生還提到,容易感冒的人可以通過迎香穴、合谷穴、足三里等穴位按摩有效預防感冒。同時也可以進行太極拳、養生氣功、八段錦等運動鍛煉,進一步增強免疫力。
【編后】秋季養生在于飲食清淡適度、起居規律有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為身體筑牢健康防線。保持心境平和,適當鍛煉,讓我們一同安然迎接涼爽初秋,共“收”健康碩果。
關鍵詞:
編輯:郭芬芬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