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頭網訊(記者 余佩遙 洪建棟 見習記者 葉青青)在元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曹亮亮的名字,早已和“靠譜”“貼心”緊緊連在一起。她扎根基層臨床十余年,用行動詮釋著基層醫生的責任——“不只是治病,更是給群眾實實在在的關懷”。
大學時偶然選擇的醫學專業,成了曹亮亮職業生涯的起點。剛入行時,她對“醫生”的理解還停留在“治療疾病”,可隨著在基層接觸的患者越來越多,她漸漸讀懂了這份職業的重量。
“作為一名基層醫生,我覺得醫師的職責不是說有多高超的醫術去治愈所有病患。而是應該常常去關懷患者,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憑借自己的醫學知識去給他們更科學的指導和建議。”元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副主任醫師曹亮亮說。
在臨床診療之外,曹亮亮還肩負著衛生院管理與黨建工作的重任。她身兼醫務科副科長,在多重角色中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與嚴謹的態度。
“曹亮亮她在我們單位也算是一個全能的戰士。在管理和業務工作上都是兢兢業業,體現了極強的擔當和奉獻精神。”元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李雙艷說。
這份對“關懷”的深刻理解與多崗位歷練出的擔當,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行之初,成了曹亮亮破解困境的鑰匙。不少群眾對這種新的服務模式既不理解也不接受,甚至抱有抵觸情緒。但曹亮亮堅信,只要把服務的價值實實在在地擺在群眾面前,信任便會慢慢生長。
“我們通過入戶、下村,向群眾面對面宣傳解釋簽約的各種政策及優惠,利用上級部門提供的藥品第三方配送、雙向轉診、免費藥品等優惠政策,向他們提供提供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好處。”元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副主任醫師曹亮亮說。
為了讓服務更精準、更高效,曹亮亮在推進簽約工作的同時,牽頭開展兩慢病門診,積極探索家庭醫生簽約與慢病管理的共享互補模式。
“我們逐步建立起了家庭醫師出診日、‘定人、定點、定時’的三定模式巡診服務、家庭病床等醫療模式,漸漸地患者就開始主動找我們簽約。”元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副主任醫師曹亮亮說。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群眾態度的轉變背后,是曹亮亮和團隊始終不變的服務初心。
“我們希望向群眾提供更便捷、更連續、更有溫度的健康服務。利用信息化讓群眾少跑腿,提供從診前、診間、診后的連續服務,當好群眾貼心的健康守門人。”元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副主任醫師曹亮亮說。
關鍵詞:
編輯:施晶晶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