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再次彰顯了黨中央持之以恒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松綁減負的堅定決心和鮮明態度。考核檢查本是推動工作的“指揮棒”,但在一些地方卻異化為“層層加碼的緊箍咒”,讓基層干部不堪重負。如何讓考核回歸本源、激發活力,成為檢驗減負成效的關鍵課題。
考核數據貫通共享,筑牢減負增效“數據基座”。基層迎檢負擔重,根源之一在于數據“多頭要、重復報”。在綜合考核過程中,優化數據運用機制,強化數據的充分利用。一方面,重點指標數據自上向下流動,避免數據多頭報送。省級檢測指標考核地級市、縣市區,市級指標考核到鄉鎮街道,數據逐層下發,避免數據的重復報送。另一方面,強化指標牽頭單位數據共享。例如指標自然資源集約利用,農業農村局與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共享考核數據,形成工作聯動,對考核結果共體負責。
分區分層精準設考,劃定減負增效“責任邊界”。綜合考核涉及方面多,內容復雜,“一刀切”容易導致基層疲于應付,分層分級機制是破解方法。一方面,主動承接上級黨委部署內容,合理分解考核內容。綜合考核部門在承接上級的考核任務后,考核內容合理劃分給各牽頭責任單位;年度的綜合目標,拆解成季度、月度。讓綜合考核落到實處,深入日常。另一方面,科學劃定考核范圍。結合各考核對象的本職工作,綜合考慮區位優勢、基礎水平與發展情況,針對基層、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不同主體,分層設置差異化、可比較、能定性的重點指標。通過分區分層精準設考,既避免了重復考核的大量繁雜工作,有效減輕基層考核負擔;又確保在整體層面聚焦重點目標,在各具體領域攻堅關鍵指標,進而促進高質量發展。
考核結果多維運用,激發減負增效“內生動力”。考核的價值在于“以用促改”,建立“預警糾偏+激勵導向”的結果運用機制。在提前預警方面,依托數據平臺設置“紅黃燈”預警。綜合考核月度指標靠后的單位,發布紅黃燈提前預警,避免年終“臨時抱佛腳”。在考核激勵方面,一是設置過程激勵制度,月度考核指標優秀的單位在年終考核中獲得加分,二是將考核結果與干部的選拔任用、評優評先直接掛鉤。這種“早預警、強激勵”的機制,讓基層從“應付考核”轉向“主動作為”。
考核提質的核心,是讓機制更貼合基層實際;減負增效的關鍵,是讓考核真正服務發展。從數據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到分層考核厘清“責任邊界”,再到結果運用激活“干事熱情”,每一項機制優化都在釋放基層活力。持續精耕機制建設,讓考核既有“精度”更有“溫度”,以考核之優賦能基層高質量發展。
作者 周轉池 楊健行
關鍵詞:
編輯:施晶晶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